电梯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淘宝购物3元3件点击投放广告精品好物点击投放广告点击投放广告
点击投放广告微科光幕点击投放广告点击投放广告点击投放广告
查看: 1867|回复: 0
收起左侧

电梯安装说明书(下)(多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21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七章 曳引机支架、减震装置、曳引机、导向轮的安装

装配参阅土建图,根据机房平面图确定曳引机的布置方位。

1曳引轮和导向轮的铅垂度应小于0.5MM。

2曳引轮和导向轮的平行度偏差小于1MM。

3此轮槽中心应对准轿厢中心或轿顶轮槽中心或对重中心或对重轮槽中心。

7.1减震装置和曳引机支架的安装

按图安装减震装置和曳引机支架,用水平尺检测支架上平面,保证平面度为1/1000,曳引机支架位置应高于其它位置。曳引机吊装钢丝绳通过悬挂在机房顶预制的承重吊钩上的吊链起吊(不得将起吊钢丝绳挂在电机轴上起吊),并稳放在曳引机支架上。

7.2曳引机位置的确定

7.2.1曳引比为1:1的曳引机位置确定

在机房内曳引机上方固定一根水平铅丝,如图7-1所示,在该铅丝上悬以两铅垂线来校正轿厢与对重中心连线,使之垂直投影重合。根据曳引轮节径在水平线中间连接一铅垂线,根据该铅垂线来放置曳引机正确位置。

006cw85jjw1evdfc74gznj30990873yu.jpg   

7.2.2曳引比2:1的曳引机位置确定

如图7-2所示,移动曳引机,使其绳轮水平节径端点A'与轿顶轮水平节径端点中心A重合,使B'与对重轮水平节径点B垂直重合。

blank.gif   

7.3曳引机安装技术要求

7.3.1曳引机旋转部件距机房楼顶的最小距离为300mm,惯性轮距机房侧墙壁的最小距离为200mm,以便留出维修机器的工作空间。

7.3.2曳引轮位置偏差:在前后(向着对重)方向不应超过2mm,在左、右方向不超过1mm,如图7-3所示。

7.3.3曳引机在水平方向的扭转误差不得大于0.5mm,如图7-4所示。

7.3.4曳引轮垂直度不大于0.5mm,如图7-5所示。

7.3.5曳引轮与导向轮或轿厢顶轮的平行度不大于1mm。

blank.gif   

blank.gif   

blank.gif   

7.3.7松闸板手应挂在机房内容易接近的墙壁上。

7.3.8制动器动作灵活,制动时两侧闸瓦应紧密、均匀地帖合在制动轮的工作面上,松闸时两侧闸瓦应同步离开,其四角处间隙不大于0.7mm。

7.3.9检查减速箱内注入的润滑油是否至油位线。

7.3.10曳引机安装完后,在惯性轮上应有标明轿厢上升方向盘的箭头标识。

7.4导向轮的安装

7.4.1导向轮位置的确定

如图7-1所示,在机房由对重中心的铅垂线,以导向轮半径为长在对重与轿厢中心连线上找点,通过该点作垂直于对重与轿厢中心连线的铅垂面,该铅垂面为导向轮轴中心面,且对重中心线位于导向轮轴向中心。按安装图组装导向轮。

7.4.2导向轮安装技术要求

7.4.2.1导向轮的铅垂度不超过0.5mm。如图7-5所示。

7.4.2.2在机房由导向轮侧面吊垂线A,复查该垂线与对重中心线的距离应不小于是0.5mm。

7.4.2.3导向轮端面与曳引轮端面的平面度不大于1mm。

7.4.2.4导向轮前后偏差(即在受力方向)不大于3mm,如图7-7所示,左右偏差(即轴向)不大于1mm,如图7-8所示。

7.4.2.5校正后,全部紧固螺栓旋紧,拆除有关铅垂线。

blank.gif   
第八章 缓冲器的安装

8.1油压缓冲器安装技术要求

油压缓冲器安装参看产品说明书,分别固定在相应缓冲器支座上。缓冲距为150MM—400MM。

8.1.1油压缓冲器安装要垂直,用水平仪和铅垂线调节缓冲器,使柱塞铅垂度不超过柱塞全长的0.5%,可用垫片调整,a、b之差小于1mm,如图8-1所示。

8.1.2在同一基础上安装两个油压缓冲器时,其水平误差不超过2mm,如图8-2所示。

8.1.3油压缓冲器安装前,应检查锈蚀和油路畅通情况,必要时进行清洗,加油后,放油孔不许有漏油现象,充液量正确。

8.1.4缓冲器撞板中心与轿厢、对重的撞板中心的偏差不大于20 mm。

8.2弹簧缓冲器安装技术要求

弹簧缓冲器距撞板(轿厢在顶层和底层平层时)为200MM—350MM。

8.2.1弹簧缓冲器要垂直,垂直度不超过2mm。

8.2.2缓冲器中心应对准轿架或对重的缓冲座的中心,其误差不超过20mm。

8.3缓冲器电气安全开关安装技术要求

8.3.1缓冲器的电气安全开关,应保证在缓冲器动作后未恢复到正常位置时使电梯不能正常运行。

blank.gif   
第九章 对重装置的安装

9.1安装方法及技术要求

9.1.1安装对重时应先在底坑架设一个由方木构成的木台架,其高度为底坑地面到缓冲越程位置时的距离。在对重导轨中心处由底坑起约5~6m高处悬吊一个固定的吊链,用吊链将对重架由下端站口吊入井道内吊起,装好对重导靴,使对重架座在木台架上。

9.1.2根据不同底坑深度,轿厢门坎平面至下梁碰板的距离及缓冲器顶面至底坑平面距离,计算出轿厢和对重碰缓冲器的行程S,如图9-1所示。S值应符合液压型为150MM-400MM弹簧型为200MM-350MM。

9.1.3将对重两边上、下导靴装好,调整导靴与导轨吻合,保证能自由上、下滑动,不得有偏斜或切刮导轨现象。当采用固定滑动导靴时,导靴内顶面与导轨顶面之间的间隙为2mm。最后装配对重保护架。

9.1.4将对重铁由上而下的装进对重架内,满足下式:

对重装置总重=轿厢重量+(45~50)%额定载重量。

9.1.5当对重铁装到所需重量后,配作压板孔,安装压板,使之紧固对重铁。

blank.gif   

9.1.6对重框架中心与导轨中心重合,误差不大于1mm,不允许有扭曲变形及横向位移。上下导靴应在同一铅垂直线上。铅垂度不大于1/1000。
第十章 钢丝绳锥套和曳引钢丝绳的安装

10.1由于钢丝绳的搬运、保管、展开及悬挂方式直接影响电梯运行性能,影响钢丝绳的使用寿命。所以,在搬运、仓储时:

a. 不能从高处抛下,造成钢丝绳变形、损伤及压痕。

b. 不能在不平的地面滚动,防止扭曲、变形。

c. 不能在烈日下暴晒和被雨水淋湿。

d. 不能直接放在不洁地面上和不压重物,防止油质变质和外伤。

10.2曳引钢丝的吊法

电梯的基本吊法有1:1和2:1两种,如图10-1所示。

blank.gif   

10.3曳引钢丝绳与钢丝锥套的安装

10.3.1巴氏合金浇注法

10.3.1.1

blank.gif   

blank.gif   

10.3.1.2将各股钢丝松散,按图10-4所示,挽成花结,如有多余过长钢丝一律切除。然后拉入锥套内,钢丝不得露出锥套,在小锥口处用棉纱或布带缠紧,以免浇铸巴氏合金时向外溢流。在锥套上部也用厚布牢固裹紧以便于浇灌。

10.3.1.3将锥套预热后将绳竖起,将巴氏合金熔化(加热330℃~380℃)浇于预热的锥套内,巴氏合金浇灌应高出锥套10~15mm,如图10-5所示。

10.3.1.4巴氏合金的熔化应使用电炉或合适的加热装置加温溶化,禁止用火焰喷射直接溶化,以免巴氏合金内的元素被破坏。

blank.gif   

10.3.1.5浇灌后让锥套自然冷却。

10.3.2组合卡夹法

10.3.2.1首先将钢丝绳头用φ0.7铅丝,按下图10-2A所示,分两段结紧,尺寸如图所示。

blank.gif   

10.3.2.2将钢丝绳穿入绳头锥形衬套内,如图10-3A所示。

blank.gif   

blank.gif   

10.3.2.4将两根钢丝绳一并扭紧,旋动锥套,使A面(图10-4A中)朝上,并用木榔头击打锥套A面,使钢丝绳紧贴楔块的圆弧面,并用“U”型卡卡牢,如图10-5A所示。

注:钢丝绳直径的不同,绳锥套的大小也不同。

blank.gif   

10.4悬挂曳引钢丝绳之要求

10.4.1应把钢丝绳放在放绳器上放出,悬挂固定钢丝绳之前,应充分释放钢丝绳子的缠绕应力,处于自然状态。按图10-6所示选择正确方案。

10.4.2将曳引钢绳按相应的绕法绕好,绳头锥套穿过绳头板,并依次将弹簧垫、弹簧装好,装好垫圈、螺母等。

10.4.3挂好曳引钢丝绳后,将轿厢用井顶吊链提起,拆除托轿厢底的两根支承梁,将轿厢慢慢放下,使曳引钢丝绳全部受力。

blank.gif   

10.4.4调整钢丝绳锥套螺母,使曳引钢丝绳扣拉力均匀。其相互的差值小于5%,调整曳引钢丝绳张力正确方法如图10-7所示。不允许采用旋转钢丝绳来增减张力。

blank.gif   

blank.gif   

10.4.5曳引钢丝绳调整好后,将钢丝绳夹板固定在高出锥套1m的地方,井道顶层高度不够时,绳夹板位置应相应降低。悬臂式曳引轮必须装设挡绳装置,轿厢对重导向轮也须装挡绳装置。挡绳装置与钢丝绳距离小于1/2钢丝绳直径。

10.5本安装应达到的要求

10.5.1浇注好的钢丝绳锥套的抗拉强度不应低于钢丝绳的最小破断拉力的90%。

10.5.2调整钢丝绳锥套螺母保证张力差不超过5%。

10.5.2.1当轿厢处在顶层平层位置,对重装置的蹲弹板与缓冲器顶面间的距离S1。

10.5.2.2当轿厢处在最低层平层位置,轿厢的蹲弹板与缓冲器顶面间的距离S2。

要求:油压缓冲器时,S1、S2为150~400mm。

弹簧缓冲器时,S1、S2为200~350mm。

10.5.3调整钢丝绳锥套螺母,使得各绳受力偏差小于5%;且每个绳头应装有销钉。

10.5.4机房曳引钢丝绳与楼板孔洞每边间隙均应为20~40mm;通向井道的孔洞的四周应筑一高50mm,宽度适当的台阶。

10.6当提升高度>100m时,钢丝绳锥套应用φ3.18钢丝按图示穿在一起,以防止钢丝绳相互倒捻。如图10-8所示。

blank.gif   
第十一章 限速器装置的安装

限速器在出厂时经过严格的检查和试验。因而安装时不准随意调整限速器之弹簧力,不得拆除铅封,以免影响限速器动作速度。

11.1限速器装置安装

11.1.1根据电梯土建平面布置图限速器的位置,将限速器安装在楼板上,涨绳轮安装在底坑的轿厢导轨上。

11.1.2从限速器轮槽里放一根铅线,通过楼板与轿厢架之安全钳拉杆绳头中心点对正,另一端通过底坑涨紧装置之轮槽,也返回轿厢架之安全钳拉杆绳头中心点对正、调整。用地脚螺栓将限速器稳固在楼板上,用紧固件将涨紧装置固定在轿厢导轨上。

11.1.3直接将钢丝绳绕过上下两轮,并按所需长度截绳,用钢丝绳扎头扎紧。

11.1.4待绳悬挂好后,调节断绳开关在适当位置,使得断绳时,断绳开关能切断控制回路,使电梯停止运行。

11.2安装后应满足

11.2.1安装时,限速器绳轮的垂直偏差不得超过0.5mm,如图11-1所示。

11.2.2限速器安装位置误差,在前后、左右各方向均不应超过3mm。

11.2.3限速器钢丝绳距导轨的尺寸误差值为a±5mm,b±5mm,a、b具体值按布置图。如图11-2所示。

11.2.4涨紧轮重砣底面与底坑地面之间的距离如图11-3所示,图中值见表11-1。

blank.gif   

blank.gif   

blank.gif   

blank.gif   
第十二章 补偿链的安装

补偿链的一端安装在轿架的下边,另一端安装在对重架的下边,固定处要牢固防松,以免补偿链脱落。请参阅安装图组装。

12.1要求

12.1.1悬挂后的补偿链没有扭曲现象。

12.1.2补偿链的长度应满足下列条件,当轿厢向上超程,对重将缓冲器压至最低位置时,补偿链尚有一定余量不能拉断,当轿厢向下超程,将轿厢缓冲器压至最低位置时,补偿链不能与轿底摩擦,且在任何情况下补偿链都不应与地面接触。

12.1.3补偿链双保险(用钢丝绳对补偿链做的二次保护)。
第十三章 平层装置、极限、限位开关的安装、调整

13.1平层装置的安装调整:

平层装置参照图13-1,按下述顺序安装调整:

a.在立梁安装开关箱。

b.在安装臂上装上支架,先不要把螺钉拧得太紧,以便下一步的调整(事先在支架上安装好感应板)。

c.在轿厢平层位置,将安装臂装于导轨上,并调整安装臂,使在隔板的中心和开关箱准线对正时,固定安装臂。

d.对支架微调整,使隔板中心和开关箱基准线一致。同时也要调准开关箱和隔板的倾斜度。

e用手动向下运行轿厢,使开关箱离开感应板,然后拧紧支架和安装臂之间的螺栓。

f.将轿厢在该层楼附近手动上下运行,确认开关在隔板嵌入时,左右间隙均等。使隔板处于开关凹槽的中心。平层时隔磁板上下位置在一个(或上下两个)开关的中心。

blank.gif   

13.2极限、限位、强换开关安装

应按图13-2所示要求安装。

各开关应可靠固定,不可以采用焊接法固定。安装后不得因电梯正常运行的碰撞或因钢丝绳、电缆的正常摆动使开关产生位移、损坏和误动作。

开关轮与碰铁应动作可靠,其轮端平面距碰铁边两侧均应不小于5MM。
第十四章 电梯层门、指示器和召唤箱的安装

14.1 层门安装

14.1.1双折层门安装

14.1.1.1 地坎支架及地坎安装

用M12膨胀螺栓连接地坎支架和土建连接,使地坎中心和轿门出入口中保持一致,用M8×20螺栓把地坎安装在地坎支架上。

地坎与导轨侧工作面距离左右应一致。

14.1.1.2 门套安装

按图14-1进行安装,使门套的出入口中心和轿厢出入中心保持一致,保证门套垂直度并定位,使门套和墙上的预埋钢筋条(或地脚螺栓)焊接,去渣后防锈处理。下部通过连接件与地坎连接。

blank.gif   

14.1.1.3 层门装置安装(JJ≤1200用NB161001A001层门装置,JJ>1200用NB161001A006层门装置) 安装好门套后安装层门装置,层门装置和门套连接按图14-2进行安装。同时在层门装置上部安装孔用M12×100膨胀螺栓通过安装座把层门装置临时固定上。调整上坎架使之符合图6-2所示的尺寸要求。

blank.gif   

14.1.1.4 层门板的安装:按图6-3、图14-3进行安装,保证快慢门板之间的平行和铅垂度,快、慢门之间前后间距应为4±1㎜,具体调整按轿门调整方法。

14.1.1.5 重锤地安装:B1610A001层门装置时先用自攻螺钉将重锤导向件安装在高速门板上,再将重锤装入导向件中,将重锤钢丝绳挂在滑轮上,另一端固定在钢丝绳止动件上,用螺栓将防脱件固定使其与滑轮的间隙小于2.5mm,但防脱件不得碰到滑轮;B1610A0016层门装置时重锤导向件的上部与上坎架固定,下部与地坎固定。

blank.gif   

14.1.1.6 挂板调整:开、关门阻力太大时按图14-4调整挂板,使导轨与滚轮之间间隙为0.1~0.3㎜。

14.1.1.7 门锁调整:门锁按图14-5所示尺寸调整到位。

blank.gif   

14.1.2 中分层门安装

14.1.2.1 地坎支架及地坎安装

用M12膨胀螺栓连接地坎支架和土建连接,使地坎中心和轿门出入口中保持一致,用M8×20螺栓把地坎安装在地坎支架上。

并且地坎与轿厢导轨侧工作面距离左右须一致。

14.1.2.2 门套安装

按图14-6进行安装,使门套的出入口中心和轿厢出入中心保持一致,保证门套垂直度并定位,使门套和墙上的预埋钢筋条(或地脚螺栓)焊接(注:防火门门套用膨胀螺栓直接与墙连接),去渣后防锈处理。下部通过连接件与地坎连接。

14.1.2.3 层门装置安装

安装好门套后安装层门装置,层门装置和门套连接按图14-7进行安装。同时在层门装置上部安装孔用M12×100膨胀螺栓通过安装座把层门装置临时固定上。待上坎架调整完毕再拧紧螺栓、螺母。

14.1.2.4 层门装置调整

14.1.2.4.1 上坎架中心确定及上坎架铅垂度的调整

按图17左图要求调整上坎架中心,按图14-8右图调整上坎架铅垂度。

blank.gif   

blank.gif   

14.1.2.4.2 层门门板吊装、调整

先按图14-10将门挂板调整到位,再按图14-9安装、调整层门门板。测量层门门板上下两端和门套间隙,使之符合图14-9要求,并保证门板的铅垂度。

14.1.2.4.3 传动钢丝绳调整

层门装置钢丝绳张紧按开门机装置中的同步钢丝绳调整,要求在门全开状态,调整后用螺母紧固。

14.1.2.4.4 重锤安装

先将重锤导向件安装在门板上,上部与门板侧面连接,下部与门板封头连接。然后将重锤装入导向件中,将钢丝绳挂在滑轮上,另一端固定在钢丝绳固定板上,用螺栓固定防脱件,使其与滑轮的间隙小于2.5mm,并且不碰到滑轮。

14.1.2.4.5 门锁调整

门锁按图14-11所示尺寸调整到位。

blank.gif   

blank.gif   

14.2 安装罩壳及护脚板,保证罩壳不能与门锁轮、传动轮碰撞。

14.2.1安装牢固可靠,但不能焊接。

14.2.2护罩应符合国标,且不应有较大行。

14.2.3轿地坎与井道前壁距离大于150MM的,地坎与下上坎距离大于500MM的,也须加强度符合标准的护罩。

14.3 指示器、召唤箱的安装误差应为:(如图14-12所示)

14.3.1安装误差:H±5mm;T±5mm。

14.3.2倾斜:|A-B|≤1.0mm。

14.3.3墙面和指示器及召唤箱面板的间隙应在1.5mm以内。高度和位置应符合图纸要求。

blank.gif   
第十五章 机房电器装置安装

15.1控制柜的安装

15.1.1根据机房布置图所示位置安装控制柜,为了便于安装和维护,安装时应先用砖把控制柜稳固在需要的高度上,然后敷设电管线,敷设完毕后,再浇灌混凝土,控制柜有与地面固定的地脚螺栓,可将控制柜稳固在水泥墩上。也可用膨胀螺丝固定安装。如图15-1所示。

blank.gif   

15.1.2控制柜的安装应符合:

15.1.2门、窗与控制柜正面距离不小于600mm。

15.1.2控制柜的维修侧与墙壁的距离不小于600mm,封闭侧不小于50mm。

15.1.2控制柜与机械设备的距离不小于500mm。

15.1.2控制柜、屏安装的不垂直度应不大于3/1000。

15.2机房布线

15.2.1电梯动力与控制线路应分开敷设,做双线槽,导线出、入金属口或通过金属板壁处应加强绝缘和设光滑护口,从进机房电源起零线和接地线应始终分开,接地线的颜色为黄绿双色绝缘电线。除36V及其以下安全电压外的电气设备金属罩壳均应设有易于识别的接地端,且应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线应分别直接接至地线柱上,不得互相串接后再接地。

15.2.2线管、线槽的敷设应平直、整齐、牢固,线槽内导线总面积不大于槽净面积的60%;线管内导线总面积不大于管内净面积的40%;软管固定间距不大于1m。端头固定间距不大于0.1m。

15.2.3电缆线可通过暗线槽,从各个方向把线引入控制柜;也可以通过明线槽,从控制柜的后面或前面的引线口把电线引入控制柜。

15.2.4 强弱电缆应尽可能的相隔一定的距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相隔750px以上。若发生强弱电缆相交的情况,采取垂直交叉布线方式。

15.3电源开关

电梯的供电电源应由专用开关单独控制供电。每台电梯分设动力开关和单相照明电源开关。控制轿厢电路电源的开关和控制机房、井道和底坑电路电源的开关应分别设置,各自具有独立保护。同一机房中有几台电梯时,各台电梯主电源开关应易于识别。其容量应能切断电梯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最大电流,但该开关不应切断下列供电电路:

15.3.1轿厢照明和通风;

15.3.2.机房和滑轮间照明;

15.3.3机房内电源插座;

15.3.4轿顶与底坑的电源插座;

15.3.5电梯井道照明;

15.3.6报警装置。

15.3.7主开关应安装于机房进门距地面1.3~1.5m处,且随手可操作的位置,但应避免雨水和长时间日照。为便于线路维修,单相电源开关一般安装于动力开关旁。要求安装牢固,横平竖直。
第十六章 随行电缆的安装及井道布线

16.1随行电缆的安装

电梯随行电缆有圆电缆和扁电缆。

16.1.1井道电缆架安装时应注意避免与限速器钢丝绳、井道的传信息原件限位、极限开关打板等交叉。井道电缆架一般装在电梯正常提升高度的1/2加1~1.5m的井道壁上,如电缆直接进机房时,电缆架应安装在井道顶部墙壁上,但在提升高度1/2加1~1.5m的井道壁上设置电缆中间固定架,以减少电缆运行中的摆动。图16-1是不同高度电缆固定方式。电缆架、电线槽的安装不应卡阻运动中摆动的随行电缆。

16.1.2电缆的固定可参见16-2、16-3的绑扎示意图。绑扎应均匀、牢固、可靠;其绑扎长度为30-70mm。

16.1.3轿底电缆架的安装方向应与井道电缆架一致,并使电梯电缆位于井道底部时能避开缓冲器,且保持一定距离。

blank.gif   

16.1.4电缆的敷设长度为轿厢超出下端站,压缩缓冲器后略有余量。安装后不能有波浪扭曲现象。

16.2 井道布线

16.2.1 井道电缆采用电缆卡固定、扎带捆绑的方式布线。

16.2.2 井道内强弱电缆应分开布置,必须保证强弱电缆的距离在750px以上。若强弱电缆必须发生相交的地方,强弱电缆只能以90度直角相交,在750px以内不能平行布线。

16.2.3 随行电缆中的强弱电分别用大小不同的两根电缆或分两半排布,不能混用。

blank.gif   
第十七章 配线、接地线及绝缘

17.1配线

配线按随机所附接线表和敷线图。每根线必须特别仔细的对应图纸的线号或插件号接插牢固。不得随意改动线的排布和线径。

17.2接地

17.2.1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良好接地,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

17.2.2接地线应用截面不小于相线1/3的铜材导线,但最小截面对于裸铜线不应小于4mm2,对于有绝缘层铜导线不应小于2.5mm2。

17.2.3机房内接地线应穿管内或线槽,曳引机及线槽的开式接地除外。

17.2.4接地线接头用螺栓连接的应设有平垫圈和弹簧垫圈。

17.2.5轿厢接地

若采用电缆芯线作接地线时,不得少于2根,且截面积应不小于1.5mm2。

17.2.6 36V以上电压设备均需按上述要求接地。接地线可靠安全,易于识别,用规定的黄/绿双色线。

17.2.7所有接地系统连通后引至机房,接至电网引入的接地线上,切不可用中线当接地线。为此应与当地区主管供需电部门联系,需认真了解电网中实施的接地保护系统。

17.3绝缘强度

电气设备应有良好的绝缘强度,用500伏特表(兆欧表)检查,其值必须大于1000Ω/V,且不得小于下述规定:

a) 动力电路和电气安全装置电路为0.5MΩ;

b) 其他电路(控制、照明、信号等)为0.25MΩ;
第十八章 电梯调试

18.1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电梯调试前,必须完成以下工作:

18.1.1检查调整曳引机纵、横方向的水平度,误差不超过1/1000,校正曳引机的位置偏差,调整曳引机与导向轮的平行度,调整制动瓦与制动轮的间隙不小于0.7mm。检查曳引机齿轮箱润滑油是否达到要求。制动器轴销加机油、滚动轴承加钙基润滑脂。检查曳引机电动机的接线相序,测量电机的绝缘电阻及接地电阻。

18.1.2检查曳引钢丝绳锥套浇灌巴氏合金情况,调整钢丝绳锥套螺母,使每根钢丝绳受力均匀并插好销子。

18.1.3按电气原理图检查总电源开关、极限开关和控制柜的进线程序,系统校对主拖动线路、控制线路和信号线路的正确性,检查接触器、继电器的接点和各端子压线是否牢固,检查直流线路图的极性,检查测量主回路的绝缘电阻和控制柜的接地是否可靠,检查电源电压平衡度及对额定电压的偏差度。

18.1.4检查控制柜与轿厢接线之间的接地是否正确无误,轿厢中的电气装置外壳是否均有良好的接地。

18.1.5检查安全装置的主要动作系统。如下:

a. 按下急停按钮或断绳开关动作,安全回路接触器复位,电梯不能运行;

b.轿厢超速,限速器动作,安全回路接触器复位,电梯不能运行;同时,安全钳动作,轿厢夹持在导轨上;

c.发生门故障,门锁接触器复位,电梯不能运行;

d.在终站未停时,人为压下极限开关或限位开关,电梯停止运行;

e.关门时碰到乘客身体,安全触板或光幕开关动作自动开门。

18.1.6检查滑动导靴与导轨的吻合情况,调整安全钳楔块与导轨侧面的间隙,检查安全钳拉杆和传动机构的灵活情况。

18.1.7检查调整井道平层隔板位置;限位开关、极限开关的碰轮与碰铁的位置。

18.1.8检查轿厢门和层门垂直度,检查门刀和门锁轮的位置和间隙,检查门锁机电联锁接点动作灵活和锁紧元件最小啮合长度。

18.1.9检查操纵箱上的开关、层站按钮、急停按钮的接点及回弹情况。检查召唤按钮、信号指示情况。

18.1.10检查控制柜、安全保护开关等与井道各层的召唤箱、门锁触头等之间的接线是否正确无误,是否所有接线螺栓无松动现象。

18.1.11检查轿内各电气部件、井道层站电气设备是否均处于干燥无受潮无受水浸湿状态。

18.2电梯调试

18.2.1现场配线检查

对照电气原理图检查所有接线并确保其正确。通电动梯前须手动盘车让轿厢通程运行三次以上。且无擦挂现象。

18.2.2调整和检查井道信息。

·根据有关标准调节上下端站极限开关。

·参照相关标准调节上下端站限位开关。

·运行电梯检查平层光电开关与平层挡板之间应保证正确的距离。

·调节各层的平层挡板,确保电梯在各层平层时平层光电开关处于平层挡板的中线。

18.2.3由被授权的相关专业人员完成电梯的调试。

18.3整机性能调试

当快、慢速运行调试正常后,就进入整机性能调试。

18.3.1测定电梯平衡系数

如平衡系数不在0.4~0.5范围内,应调整(增加或减少)对重块数量。

18.3.2电梯在行程上部范围内空载上行及行程下部范围125%额定载荷下行,分别停层3次以上。轿厢应被可靠地制动(下行不考核平层要求),在125%额定载荷以正常运行速度下行时,切断电动机与制动器供电,轿厢应可靠制动。

18.3.3静载试验

一般静载荷为150%的额定载荷,历时10min。试验时,电梯停于最低层站,切断动力电源,将试验载荷平稳而均匀地加至轿厢内。电梯在静载作用下,除了曳引钢丝绳的弹性伸长外,曳引机不应转动。若转动,则说明电磁制动器的弹簧制动力矩不够,应旋紧弹簧的固定螺栓,增大弹簧压力。若曳引钢丝绳在绳槽中有滑移现象,则应检查曳引钢丝绳的油性大否,若油性不大,则应检查绳槽的加工形状。如果现场不能检查出原因,则应根据轿厢自重及实际的对重,验算曳引条件,然后再作出解决措施。

18.3.4超载试验

对于有/无司机两用集选控制电梯,首先应检查超载装置的有效性。一般在110%额定载荷时,超载装置动作,蜂鸣器响,电梯不能关门,更不能起动。如不起作用,则调整机械式称重装置和开关位置,对电子式称重装置则调节相应的电位器。超载试验的另一重要的内容是110%额定载荷的动态运行试验。电梯应可靠制停,曳引机工作正常,钢丝绳应无滑移。应特别注意观察轿厢在最低层站时的起、制动状态。

在进行超载试验之前,应先使超载装置的控制开关或接点不起作用。

18.3.5测定电梯空载、满载情况下的平层精度

电梯作向上、向下运行时,记录各层站的平层精度。平层精度规定,见表。

(参见国标GB/T 10058-1997 第129页)

blank.gif   

18.3.6两端站减速开关和方向限位开关及极限开关动作位置的调整。

此时电梯空载向上,调整上端站的强迫减速限位开关和方向限位开关及极限开关的动作位置,使其符合标准。轿厢满载向下运行调整其下端站强迫减速限位开关、方向限位开关及极限开关的动作位置,并使其符合标准。具体尺寸可参考电控说明书。

18.3.7机械安全保护系统的试验及调整

这一部份主要是指限速器和安全钳的联动试验。限速器的动作速度在出厂时已调整好。试验时令轿厢满载由最高层向下额定速度运行,人为地推动限速器的停止机构,此时联动机构拨动安全开关(切断控制回路),并提拉起安全钳楔块卡住导轨,使轿厢制停。如若安全钳虽动作,但不能卡住导轨,或卡住导轨后的滑行距离超出标准范围,则应调整轿厢上安全钳楔块、拉条的弹簧及拉条上下的距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免责声明:电梯阁所发布的一切电梯相关软件、调试说明、图纸等资料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用户发表,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硬盘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资料,请支持正版,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我们处理。

Mail To:diantige@126.com


关于我们|标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电梯阁 ( 粤ICP备19074012号 )

GMT+8, 2024-4-20 18:10 , Processed in 0.10194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电梯阁

Copyright © 2017-2024, 电梯阁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